第一百一十一章:表姐表弟一家亲_红楼:开局庶子,嫂嫂请自重!
爱人生文学 > 红楼:开局庶子,嫂嫂请自重! > 第一百一十一章:表姐表弟一家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一章:表姐表弟一家亲

  “你是......”

  邢岫烟警惕地拉开距离,清丽出尘。

  双眸打量他的时间不长不短。

  见他穿着打扮,知是一位秀才,但身量不大。

  这也是觊觎自己的无耻之徒么?

  连邢家姻亲都打听好了?

  此子居心叵测啊!

  见此反应,贾琮基本能确定她是邢岫烟了。

  家世、户籍、容貌、姓氏、气质,加在一起。

  世间再没有第二个人,这就是她的表姐。

  当然。

  只是名义上的,没有血缘关系。

  邢夫人和贾家任何一人也没有血缘关系。

  难怪啊难怪!

  堂堂一等将军贾赦夫人的娘家人,过得如此寒酸。

  恐那邢夫人过于六亲不认了些,心气儿高谁也不想靠。

  要么。

  估计那位便宜大舅邢忠也不会过日子。

  妙玉未进京的时候。

  他们都是在太湖边玄墓山租赁寺庙。

  那蟠香寺是妙玉的。

  贾琮整理了下思绪,笑道:“在下贾琮,金陵故籍进京定居的那个贾家。

  姑娘一家若是与贾家有姻亲,那就是我表姐喽?”

  邢岫烟闻言一愣,牵强地笑了笑,不作回答、解释。

  她姑姑邢夫人自打嫁入贾家,便与邢家几无联系。

  平白拿去了许多嫁妆,却从未对邢家有一丝一毫的照顾。

  况且邢夫人没有亲生儿女,而贾琏又是嫡子。

  所以邢夫人与尤氏一般,都是填房。

  可以说无论是邢夫人还是贾家。

  目前对邢家皆无助益。

  她常听父母抱怨姑姑那边不管,不念亲故之情。

  父亲邢忠也常唠念,甚至有进京投亲的打算。

  不过

  邢岫烟虽是不能确认真假,态度倒不恚怒,因前方争执。

  她想了想道:“原来是京里来的亲戚,过了这关再说

  我家姑姑的确是贾家的大太太。”

  贾琮彻底放下心,总算能有个落脚点。

  邢岫烟没给他多少惊艳的、眼前一亮的感觉。

  远无秦可卿那样的优雅妖艳,人间绝色之感。

  但邢蚰烟气质颇为不俗,妙玉还是很会调教人的嘛。

  “都别吵了,一口价,你们青行要多少钱?

  邢家母女,还有我们三位异乡人,一并付了。”

  贾琮上前一步,出面喊停道。

  头领祖公爵与十几个打手目光森冷地盯过来。

  见是一位少年书生,方巾斓衫打扮。

  后面跟随的曹达华还唬人一些。

  他们不屑地嗤笑不已。

  祖公爵却与众不同,眼神闪烁地琢磨了一会儿。

  冷笑道:“好说,咱们青行也是有规矩的。

  拿人钱财,替人消灾,公子的行李。

  就我们盛泽镇青行包了,五两银子!”

  五两银子,那可不是小数目!

  是一个江南劳动者一年的年薪。

  官方规定一两兑换二千文铜钱。

  各地兑换比率不同。

  在苏州、松江、常州、嘉兴、湖州等地。

  大体上是亩产一千六百斤桑叶。

  可以养活十六斤蚕,缫出十六斤丝。

  米价在一两银子一石左右浮动。

  生丝价格每两六分到八分银子。

  十斤就是六钱到八钱。

  之所以桑树、棉花在江南广泛推广。

  是地形、气候决定的。

  亩产比小麦、稻谷要好。

  另外。

  佃户需要排除租金、税收。

  而且卖生丝的时候,或者要接受打行、牙行、丝行的层层剥削。

  这不是明摆着坑人么?

  为什么?

  因为打行、牙行都是基层关系户领头的。

  牙行就是现代的经纪人,搞中介的。

  强买强卖,司空见惯。

  再说打行。

  打行不能认为是现代的街头古惑仔,一点都不夸张。

  古代的打行甩了古惑仔几条街。

  他们联络衙门、打人、欺诈,有人受到杖刑。

  可以买他们代刑,你就是出大钱杀人。

  他们也干,特务、刺客、杀手.......等等类型。

  都集中在他们身上.....嗯,也就是除了好事。

  他们什么都干,不仅仅是打架,古惑仔能比吗?

  按史学界文明、专业的说法: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。

  “要价不小啊,五两银子,行......”

  贾琮耸了耸肩,掏出五两碎银,丢在地上。

  “捡起来,牵马扛货,到邢家去。”

  几个打手见状怒了:“公爵大人,打不打?

  这小子欠揍!去他娘的!

  真当我们是要饭的吗?!”

  “且慢!”

  祖公爵摆手制止了,他眼神阴沉。

  度打量起面前的少年书生,脑中思忖着。

  这个年代,光是看打扮、穿着、言行举止。

  大体便能判定一个人的身份,贾琮这么小的年纪。

  那份颐指气使、无所畏惧的态度,伪装也伪装不出来的。

  他为何不怕我们?

  想必定是有来头了。

  念及此。

  祖公爵不甘心地看了一眼邢岫烟,眼睛逡巡地道。

  “小哥儿是秀才吗?

  不知是哪家的人?

  东青浦、上海,南湖州、嘉兴。

  北吴县、长洲,西太湖诸岛。

  南来北往,东西各行。

  祖某人也识得几个贵人。

  敢问公子出自哪家?”

  “我不在你们吴越行列,废话少说!

  你们到底帮还是不帮?

  莫非行业规矩也不想顾了!”

  贾琮表现出极不耐烦地样子,那副模样。

  活脱脱一个大家公子,拿鼻孔看人。

  祖公爵呵呵一笑,狰狞道:“咱们走!”

  他们打行的人向西出了水路船只,一打手愤然道。

  “祖大哥,那小子毛都没长齐,怕他个鸟!”

  “小心无大错,你们过去几个人跟踪着。

  总要问明了身份,才好讨回场子。

  咱们打行不干没意义的事。

  盛泽巡检司,吴江县衙咱们还是有熟人的。

  奇怪......从未听邢家结识了什么人。

  哼,那小子怕是奔着人家姑娘去的!”

  祖公爵一屁股坐在小船上,船只摇了摇。

  邢忠这几年过得愈发落魄,也不敢拿贾家的名头出来唬人。

  主要邢夫人那边联系太少了,未必会帮邢家说话。

  就是后来邢岫烟进京,邢夫人都不管她。

  什么也不给,一家子去投靠。

  邢夫人脸色都不好看的。

  盛泽镇去吴江县衙四十多里,水路四通八达。

  明末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描述盛泽镇盛况空前。

  市河两岸丝绸牙行,约有千百余家。

  远近村坊织成绸匹,俱到此上市。

  四方商贾来买的,蜂攒蚁聚挨挤不开。

  向东搬货物,乘了二人摇撸水船。

  邢岫烟娴静地坐在船中蓬内,贾琮出了功名凭证。

  至此邢母就信了几分。

  邢母讨好地嘘寒问暖:“琮哥儿几时来的?

  京中姑娘(小姑子)可还安好?”

  “大太太无病无灾,好生着呢!

  我们兄弟俩南下办事,托我来看一转。”

  贾琮坐在布垫上,语气随意。

  邢夫人松了口气,不觉间也亲近了一点。

  邢岫烟蹙眉道:“怪我连累了你,那些打行、牙行、丝行的人。

  藤连着瓜,瓜连着藤甚有势力。

  何必羞辱他们?”

  “姐姐错了,此等事情千万不能容忍。

  你们且放心,我自有把握。

  咱们都是亲戚,客气些什么。”

  贾琮望着窗外,时值傍晚。

  小船像叶子似的飘过江南拱桥。

  上岸便是街道店铺,小小一个盛泽镇。

  竟然像府县一样繁华。

  盛泽镇在《吴江县志》中被推为吴江第一镇。

  距离王江泾镇六里地,东面嘉善、平湖。

  西面新市、洲钱、石门、桐乡。

  南面王店、濮院、沈荡。

  北面濮阳、木渎。

  大楚凌家从长江三角洲发兵起家,由外而内。

  定鼎国朝百年,祖坟便在更南的嘉兴。

  其实这个时空的历史在之前朝代便有些许出入了。

  最终演变成这个格局。

  地理环境也不是和贾琮前世的任何朝代一模一样。

  也是有出入的。

  镇中居民千户,自备船只的不在少数。

  江南市镇、水路就是一个密密麻麻的网络。

  商家能来往通行杭州、湖州、苏州、松江。

  而盛泽镇最出名的是丝绸。

  客商云集。

  拿整个苏州府来说。

  苏州府城东半城全是丝织行业。

  江南是多雨地带,冬雨寒入肌骨。

  才进入粉墙黛瓦的巷弄,阴云罩天。

  绵绵细雨从远山近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赶过来。

  邢岫烟撑开油纸伞。

  铁牛、曹达华俱不带伞,以包袱褡裢遮挡。

  见贾琮也是孤身,邢岫烟遂把伞撑过去。

  铁牛、曹达华两人撇撇嘴,唯有苦脸羡慕。

  游学的日子。

  有很多要花在旅行路途上,这时的贾琮岁数也不算小了。

  历经癸酉乡试,甲戌会试无缘。

  而今的日子,步入冬日已久。

  过完年乙亥,虚岁也是十四了。

  管潮升从扬州就作别回山阴了,约定苏州再见。

  他们的行李货箱,下船雇了人抬。

  邢母一路唠叨,至邢家大院,天又晴了。

  邢岫烟收了伞,转头道:“琮弟,请!

  你大老远京师水路过来,何必带东西呢。”

  贾琮露了个阳光的笑容,没有答话,抬眼看向小院布景。

  邢蚰烟轻轻抿起丹唇,也没追问。

  映入眼帘的青砖小瓦,陈旧的马头墙,里面建了楼。

  同样陈旧的花格窗。

  邢母一面嘘寒问暖地叫女儿带外甥进屋。

  一面掩不住欢喜地拾掇礼物。

  “金裸子封了几小包,你真是急人之难。

  好外甥,要不是有你,今年也别想过个好年了。

  亲戚家常年难得来往,多住几日罢。”

  “算是提前给舅妈、舅舅送年礼。

  过几日要去府城,可能不会耽搁太久。”

  贾琮既不拒绝也不答应,四处看看。

  底层窗内并不见织机,她们织布该是在侧面楼上。

  邢岫烟安排好了马匹、铁牛、曹达华。

  做了饭招待进来,看了看他。

  悄悄道:“我们家小户人家,没太多见识。

  你是正儿八经的秀才,父母若说得不妥当。

  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
  几盘白菜、萝卜、鱼,几碗米饭。

  贾琮甩甩发酸的手腕,停下写信的毛笔,连说没事。

  听得这话。

  邢岫烟暗松口气,转头又问铁牛他们吃不吃。

  贾琮插话道:“别管他们了,他们待会也要出去。

  就在外边吃得了.......才刚在路上。

  我听说,你们家有点艰难?”

  “倒也不至于饿死。”

  邢岫烟轻笑摇头,自己不吃,强作矜持地道:“原本也不是这般寒酸的。

  往前几年在光福镇,我家也租赁了几亩地。

  取租子足以度日,而后姑姑出嫁。

  听父亲说,带过去了一笔家父又在赌坊上了瘾。

  谁没个大病小灾的,慢慢地就卖了田地。

  租赁蟠香寺住了十年,开铺子

  寺庙主人北上了,我们又来了盛泽。

  要不是你来,我都快忘了。”

  北方的白菜是南方移植过去的。

  看不出这个表姐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人。

  贾琮慢悠悠地吃得香,微微皱眉:“先不说那些,你说的那个蟠香寺主人。

  是不是妙玉?

  我在京城见过她。”

  “是,她与我做了十年邻居,诗书都是她教我的。”

  妙玉本想问他妙玉近况,见他吃完了,忽又打住。

  贾琮端茶漱口:“百慕桥的归家院还在吗?”

  “归家院是柳如是故居,早被人买下开赌坊了。”

  邢岫烟不知他问这个做什么,只见贾琮听后说没兴致去了。

  她既不知何故,自然也不会妄问。

  过了一会,邢母又进来拉家常。

  贾琮吩咐铁牛、曹达华寄信出去。

  邢母上上下下把他瞧了个通透,笑道。

  “你安心住下就是了,我刚刚给棉花选种。

  咱们这儿忌讳多,夏日里更是忙不过来。

  东面的蚕室可不能进,都说见了生人不好。

  供奉的嫘祖娘娘会不保佑......澡房在拴狗儿那边。

  就是有点旧了,明儿叫几个工匠来修修。

  你是大家公子,比舅妈懂礼数......”

  说完思来想去地出来,到蚕室给嫘祖娘娘上了香。

  邢母才惴惴不安地上了女儿绣楼。

  母女俩谈了一会心。

  邢母担忧道:“你看这外甥,进了门还安静听话的。

  怎么就不知好歹地惹了打行的人。

  盛泽不是金陵,任四大家族横行。

  到底是少爷脾气,等他走了。

  那人找我们麻烦,怎生是好!”

  “妈方才见了银子还夸他好呢......”

  邢岫烟淡淡地笑道,语气里有些无奈。

  就在这时,只听楼下一阵狗吠。

  她们闻声出来,一轮下旬月镶嵌中天。

  男人声音在骂狗,另外一个是景甲长的声音。

  邢母气不打一处来,朝楼下吼道。

  “你这灌黄汤挺死尸的,索性死在归家院别回来了。

  外甥大老远来了,也不知道!”

  “什么?”

  邢忠醉醺醺地,踉踉跄跄地进院,爬上楼梯道。

  “大外甥还是小外甥?

  在哪儿呢?

  舅舅去看看他......”

  邢母连忙压低声音:“小外甥,人家水陆奔波,顺便过来的。

  送的金裸子有八钱,那是真金呢。

  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?”

  景甲长晦气地摇摇头:“哎我说,你们也不留我喝口水?

  浪费我好心跟你们说话,祖公爵是华亭丌老爷买通的人。

  他要是上盛泽丌家告一状。

  你们那地讨不了好,水不都是一条么?

  整个江左江东,如皋蒋家、华亭丌家。

  谁不知道人家是翰林世家?

  给万岁爷当过老师呢!

  好了、不说了,晦气......”

  “景老爷还是留下喝口粥罢。”

  邢母正下楼,景甲长已经关门走了。

  大黑狗还在汪汪汪叫。

  邢母一时患得患失的,咒骂起她家男人来。

  要说邢忠虽然赌博上瘾,家里却是不暴躁的。

  他还起了个表字叫德全,进楼便夸。

  “夫人这事做得好,聪明。

  留下外甥,过几年我们投靠去。”

  “聪明?”

  邢母挑眉,不知不觉提高了声音:“我要是聪明,就不会嫁你了。”

  “是、是。”

  邢忠一个劲点头,酒气冲天的。

  邢母皱眉,一脸嫌弃地赶他走,不让进房。

  老两口都是又欢喜又害怕,人穷志短,马瘦毛长。

  都觉得贾琮对待打行的人,太过鲁莽了又帮了他们。

  又惹来是非,毕竟贾琮再厉害,终是一个半大孩子呀。

  即便再是秀才,怎能把事儿办妥当?

  看父母吵吵闹闹得。

  这样的日子邢岫烟习惯成自然了,也不去劝。

  她们自会熄火,她也是有点担心这事。

  瞅了瞅楼下贾琮的房间,灯已灭,早睡下了。

  这个表弟,真是心大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iairs.org。爱人生文学手机版:https://m.iairs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